读书笔记(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2020-03-04日买入到手,2020-03-14日读完第一遍并划重点。


2020-03-15日第二遍读书并筛选重要内容并评论

序-

书里的内容都不会被保存在脑子里,这些内容既不能融入你的身心,也不能变成你无形的财富。与此相反,尽管抄完书也不一定能记住全部内容,但某段文章、某个词、作者的语气和思想等等,都会随着抄写时的身体感觉被深深地刻印在头脑和身体里面。

===

@@@ 想把书中的内容保留在脑子里,就得寻求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加深印象,比如作者所说的,把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抄到笔记本里,在抄的过程中这种印象就被记录在脑子里。这其实就和我们生活中那些特别美好的或者特别糟糕的回忆会被永远保留在脑子里一样。读书很少有特别美好的回忆,但为了把这些内容保留在脑子里,就得想出各种方法加深印象。

前言-

我得记忆力不太好,对亲身经历或是旁观过得事物,印象自然会深刻,但对人名,地名或者读过的文章,就算看多少遍都容易遗忘,读过的书亦是如此。所以我很久以前就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我记不得书里的内容,也不太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 其实我也一样,而且我更痛苦的是,很多时候旁观过的也记不住,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会刻在脑子里。这可能彻彻底底的普通人的表现。所以我想方设法的,变着法子的折腾,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加深印象,随记,写书,写博客,总结,写框架文档等等,为了让自己能够有更深刻的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会花很大的精力和积极主动性去‘折腾’。

读书的时候我就会不自觉地想:“所谓‘理解精髓就好’只是个美好的愿望,那是机会主义让自己更安心的理由”。

@@@ 确实如此,我当年在学习读书的时候,总抱着这种机会主义的思想,认为我理解精髓就好,就好像别人都是笨蛋似的,其实自己才是笨蛋,不仅笨还懒。

只是这样读过书,就等于没有读过。如果只是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 这不禁让我有点疑问,昨天跟老婆大人讨论,读很多书,和精读几本书各自的意义,我认为,需要两者结合,有时可以快有时可以慢。觉得重要的就精读,觉得不太重要但有兴趣的可以快读,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读完每一本书,都有扎实的收获。至于一个月能读很多书、读一本书只用几十分钟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目标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到达获得扎实的收获这个目标以后,再去训练更快的读书速度,或是买大量书一口气读完,或是锻炼严密的逻辑思考能力,都为时不晚。

@@@ 读多读快,确实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如果我记不住,时间长了我也会感觉到一种挫败感,我会“想为什么我读了这么多书还是脑袋空空”。所以精读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章 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

利用笔记实现的目标:
	读书不再是’随随便便‘地读,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地去读

	真正消化书中的信息,使之成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或思想,并随时拿来参考。

@@@ 很好,我还没尝试过带着如何做笔记这个目标读书的,感觉很有针对性。还没开始读就已经在盘算怎么做笔记了,感觉很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边读边思考把哪些内容放入笔记中,哪些内容是重要的。这种级别的折腾,会给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加很多记忆点,可以更大程度的加深印象。

本书所讲的读书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活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 前两者我不太感兴趣,虽然我都看完了,但跟我想象的差不多,因为自己也是从各种渠道的文章中获得书本的名字,或者在书本中作者的引用和介绍中获得好书,然后把它们放入购物车中,等真的很想看的时候再买回来。后两者我着重的划了很多重点,我想学习作者是如何讲书的内容装进脑子里去的,他是如何做笔记的。

介绍笔记的时候方法,可以分为: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剪报,读书笔记。

@@@ 我有自己的随记,每次当灵感来了,想说点什么时就写进印象笔记中去,标题通常都是’随记xx‘,xx为数字从1开始到现在已经记到了55。很多中途被我用在了文章中就会删除他们。购物清单我使用淘宝购物车,想买的书都记在那里。剪报的习惯没有,还没感觉到它的好处。读书笔记是我正在学习的事。

通过在笔记本上记录的过程,你也可以加深对书的理解,使写下的内容更容易融入自己的身心,促使你把一本书切实地转变为自己的无形财富

@@@ 确实,我在如何加深对书的理解和对书中内容的印象要做更多的努力。

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读书笔记的宝贵内容是你将来总有一天你能用到知识储备。

@@@ 坚持读书笔记,让自己获得更多更高效的读书生活。

如果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感觉很疲惫,创造自己的方式可以激发做笔记的动力,而充足的准备也会让人对笔记本充满留恋。

@@@ 疲惫是正常的,为了消除乏味疲惫,我们可以尝试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比如我就用Macbook来写读书笔记,我喜欢这种方式。

作者对普通读书法和笔记读书法做了比较
	普通读书法在读书时---读书没有重点,需要很长时间。读书过程容易变得单调乏味。读过以后很难提炼要点。

	笔记读书法在读书时---目的明确,读书速度快。通过做记号加深印象。读后可以迅速提炼要点。

	普通读书法在记录时---很难反复阅读。甚至不记得曾经读过,更别说内容了。很难提取信息。

	笔记读书法在记录时---方便反复阅读。通过书写加深印象。以书为媒介丰富思想。

	普通读书法在活用时---很难进行参考。书被遗忘在角落。书太多浪费空间。

	笔记读书法在活用时---便于参考。通过读书笔记吸取知识,并得到提高。可以脱离原书。

@@@ 读书笔记好,加深印象,方便复习,精选知识内容

坚持’只选好书,只读好书‘的做法可能不太现实,但只要我们张弛有度地贯彻’好书要细细研读,其他书就粗度略读‘的原则,还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 要张弛有度有度,就像我看的一本书名为《微精通》里写的那样,很多事情都有两个极点,只有平衡好两个极点之间,我们才能真正的精通一门学问。

作者介绍了一元化信息管理术,这是在他的另一本书里写的,这里概括的提了些内容。他说,如果整理信息的方法烦冗拖沓,那么是无法坚持下去的。为了能长久地坚持,就要把读书获得的信息不做加工地放在同一个容器里。

@@@ 与《微习惯》一书的作者观点一样,首先要容易骗过自己的大脑,如果太烦琐太难,大脑就会第一时间拒绝,意志力消耗过于严重,很难坚持长久。

第二章 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

@@@ 这部分我很快的看过,因为我觉得内容很简单,所以快速的读过就结束了。他里面讲了如何从各种信息渠道中获取书本的名字,了解书本的内容,以便记录到自己的购书清单中。对我来说他里面介绍的最重要的是如何防止冲动购书。他说很多时候我们买书都太冲动,这导致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书,或者买了太多书看不过来也会有焦虑和挫败感。如果你想买书,就先把书放在购书清单中,冷静下,第二天,或者第二周再来看,这样就会冷静很多。确实如此,对我来说,很多时候都太冲动,甚至有段时间因为买的书太多看不完而焦虑的很,挫败感也时常从中而来,时常会想“我什么时候能看完这些书啊”,以及“别人都看过了我怎么还没看”之类的,让自己有混乱的情绪发生。学习到这种冷静的处理买书的冲动,会让我舒服很多。

第三种 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

p75 人们经常说“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把记读书笔记作为目标去读书,得到的效果也是一样。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而且亲手写文章的好处比口头叙述要多。

@@@ 通过传授知识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效率最高的,但这种机会很少。所以我们只能用另一种方式,去记读书笔记,把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效率会增加很多。

p76 当你像这样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文章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多读几遍,尤其是对还没有读懂的部分,。在不断思考、不断重读的过程中,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三五遍了。

@@@ 强迫自己多读几遍会引起大脑的反感和反抗。我们可以换种方法,一边思考一边选择要摘抄的文章,把注意力转移到选择的内容上,从而骗过要反抗的大脑,在思考和摘抄中发现自己已经重读了很多遍。

p78 积极地‘跳读’和‘速读’,保持张弛有度的节奏,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书的精华内容上。读书的目的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模仿评论家的做法,学习、吸收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才是最重要的。反过来说,如果有些信息对自己来说无关紧要,那就干脆丢掉。读书的重点是自己认为哪些内容重要,并将其彻底消化。

@@@ 还是要积极运用速读、精读,两者张弛有度才是好方法。读重点内容,把精力有效地用在重要的内容上。

p80 读书笔记就像日记一样,一旦停止就很难恢复,如果搁置很久,重新开始做笔记时就会产生抵触感。

@@@ 所以要每天记一点,就像《微习惯》一样,要每天都保持,如果到读完了再记恐怕大脑的抵触情绪会很大。

p81 做好读书笔记,会让自己对书中的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写读书笔记前提下,读书方法会发生改变,你会进入主动寻找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的工序。

@@@ 做好读书笔记,会使得自己主动去寻找书中的精髓。这点我非常肯定

p83 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划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这种多次阅读留下的印象肯定比普通的阅读深刻好几倍。如果是亲手摘抄,效果会更好。

@@@ 读书分几遍,第一遍可以通读,然后通读中或者通读后划出重点,第二遍看着重点写读书笔记,第三遍看着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文章。

p84-p88 作者给出了几种筛选程序。通读、重读、标记,通读时把读起来不错的折一角,重读时读折过的页仍然觉得很好时再折一角,再重读时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则做好标记。像这样经过思考后再在树上画线,还可以避免书中出现无意义的线条,最后连原文都看不清。又说也可以利用书签来读,通读书签,重读书签,标记书签,分别在通读、重读、标记后休息时夹在书中。

@@@ 方法确实不错,但我觉得还是划线方便,第二遍重读时只读划线部分,筛选出来记入笔记,第三遍只读筛选部分,对其再进行筛选后写入读后感,方法越简单越容易坚持,毕竟是长期的过程,操作如果太复杂意志力消耗大,就难以坚持。

p90-p99 作者介绍了‘葱鱼火锅’式读书笔记。笔记要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摘抄时格式为,自己觉得重要的内容和自己对这段的感想,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印象还鲜明写下自己的感想。要是等摘抄完所有文章再去从头开始顺序写评论,一定会忘记之前看文章时的感想。就像每做完一道数学题都要马上对答案一样,自己的思考也需要立即落实到纸上。

@@@ 记日期,书名,作者,摘抄和评论交替进行,确实很有效果,加深了印象的同时,方便以后再次翻看。不过我喜欢写在macbook上,所以一般都会先看完一大段,后再把它们摘抄到macbook上去。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更轻松,切入读书笔记更容易。不过亲手摘抄确实能很大程度加深对书的记忆,也同时加深理解。我应该尝试下。

p100 自己当下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摘抄这一段文章的原因和自己当时的想法才是日后值得参考的贵重资料。读书时获得的感想正是原创思想的源泉。这样的一本读书笔记,是以书为媒,创出属于自己的思想舞台

@@@ 自己的原创思想最重要,读书笔记能帮助我们做到。虽然我不同意作者说一定要读书的时候下评论,我觉得再读的时候写评论会更好更清晰更理智。

p109-p112 重读书评以加深思考。通过自己的书评,我脱离了我习惯的角度,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一本书。由此可见,对比书评和自己的感想,可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绝对化。只要把书评保存好,多读几遍,就可以享受多重得读书体验。

@@@ 人在当时的思考方式记录下来是很重要的,这方便日后的反思,我在当时是这么想的,现在这么想的,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有变化,有没有值得自己借鉴的事情。

p115 丢弃不重要的书籍,你会有一丝不舍,因为可能是你与这本书最后的诀别。所以至少要做好读书笔记,在想起那本书时才能有所慰藉,读书体验比书本身重要。

@@@ 确实,读书体验比书本重要。如果一些书读过后觉得是浪费时间或者是有问题的,可以丢弃,但最好有些笔记可以留下来,以后还能有点念想,让自己记起还读过这本书,以及书中的内容。

p116 请找到那本能够成就自己的书。失落的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那本书都会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我们需要一些能与自己长期共处的书,比如旅行时想读的书、难过时想读的书,而寻找它们正是我们平时读书的目的。通过读书笔记,你就可以找到一本“读了它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书,给自己坚实的心理支撑。

@@@ 寻找到一本可以和自己作伴很久的书确实很重要,我有一两本书,翻看了很多很多遍也看不厌,每次心情不好时就会拿出来读一下,让自己从悲伤的心情中脱离出来。或者无聊时也是一样,它能置换我的心情,让我更加积极面对生活。

第四章 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

p121 ‘书上写的这些,我是这么理解的…’,‘以此为契机,我想到了这件事…’,对比之下你会发现,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的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可以让读书活动完成从生搬硬套到独创思维的飞跃。

@@@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读书和写作时的情景,我边看书边将书中的内容和我自己的理解写入我的文章当中去,这种主动思考的方式,很容易让我掌握书中的内容。就像作者说的,它可以让独创思维飞跃。

p123 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算是最常见的思维输出。哪怕是你自认为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需要向别人说明或写下来,还是会出现很多模糊不清的内容。正因为这样,演讲和写作都需要经过全面的准备才能开始。 知道自己要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我们才会去调查那些我们从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你会发现,这个补充学习的过程就像从零学起一样,需要花费不少精力。而能够正视这些辛苦的人,最后都是很厉害的人。如果掌握再多的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是无法形成知识体系的。

@@@ 没错向别人输出知识,输出思想的方式,是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它会逼迫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严谨,逻辑是否清晰。只有不断去输出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p124 这里作者提到了重读笔记。偶尔还需要把读书笔记完完整整地翻一遍,了解自己到目前为止都读了什么书。这样的反复输出,也可以说是在对自己灌输思想。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已经消化过的信息又经历了一次精细的咀嚼。

@@@ 这里作者强调了重读的重要性,有了读书笔记在重读时就方便多了。多重读几次,可以让知识消化的更彻底,或许还有新的知识或感兴趣的事物出现。

p126-p132 这里提了重读的习惯和重读的好处。感觉进入死胡同或者有些疲劳时习惯把读书笔记拿出来翻翻看。就这样,读书笔记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乐趣。作者还推荐了几本书,卡雷尔.恰佩克的《各种各样的人》,《美国派》,乔治.奥维尔的《一九八四》。你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来丰富本次读书体验,也可以偶尔从书架上拿下笔记重读一遍,这样的积累会让你真正掌握书中的内容。如果说读书笔记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 重读读书笔记确实重要,既然我把文字写在电脑中,我就可以用打印机的方式,把它们打印出来再看一遍。用打印出来的方式,可以轻松拿在手上,方便阅读,不断去积累书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深度。

p133 比如看完一本书的前半部分后就写一部分笔记,写好再去读剩下的部分,会比只是从头到尾读一遍理解得更深刻。

@@@ 确实是这样,读书的时候应该读一部分停下来,做一下笔记,再继续读下面的内容。这样对前面的内容理解了,后面读起来理解的就会更快。

p140 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会得到大幅提升。

@@@ 确实会这样,在写读书笔记的同时,也是对文章结构的一种观察。对于写作能力,特别是阅读理解能力有大幅的提高。

p143 这里作者介绍了一种借用三本书的读书笔记来相互交流辩论的方式写读后感文章并得到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这就好像请三位专家围绕某个问题给自己提意见,并让他们进行对比和讨论一样。经过整理总结以后,渐渐就会得出一个假设–‘其实就是这样的吧’但这始终是个假设,还需要重读一遍做过记号的内容和写好的读书笔记,来验证刚才的假设。

@@@ 通过三本书的读书笔记,尽然可以做到这样有趣的辩论,真是好厉害。下次我可以试试看。把三本书的读书笔记放在一起,写一部有趣的辩论赛,最后得出一个自己的答案。

p163-p165 过去的读书法经常会强调‘读书要多看多重复’。确实,要想加深理解,只能多读几遍。有句话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重读是加深理解的必要方法。如果有了读书笔记,就可以立即满足这种找书的重读。参考读书笔记,也是一项以笔记内容为线索进行回忆的过程。只要认真阅读笔记,就能在重读时会想起目标书籍里大部分内容。这样看来,根据需要进行重读才是重现实的做法。

@@@ 作者提到了重读的重要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利用读书笔记就能快速回忆起自己读过的书,那么重读会更加容易。在想看想读的时候拿出读书笔记来重读,是最佳的重读方式。

有兴趣的问题时不要无动于衷,应该马上查找、翻阅笔记。在参考读书笔记的同时回想当时的思路,再与现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较,一定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真正让书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读无法比拟的。

@@@ 兴趣驱动是关键,有了兴趣要立马执行同样关键。刨根问底的精神在所有领域中都是值得提倡的,在学习中特别有效。

第五章 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p169-p200
	1.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2.多读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就是一种能将好奇心与思想输出结合起来的工具。

	3.通过订阅来提醒自己,通过订阅杂志来打破大脑内容程式化的协调关系。

	4.书店里不只有新书旧书,还有意外的发现。旧书中那些与现代视角截然不同的思想输入可以让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得到进一步的飞跃。

	5.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如果书里的内容太难,实在看不进去,倒不如退一步,看看漫画版,解说版,图解版,精编版,讲演录,交流版,打字版,现代译制版。遇到难题时,不要勉强自己正面强攻,要先找到一个比较简单的切入点再发起进攻。把理解难题的过程或感想写在笔记本里,也是可以促进理解的。

	6.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一字板书架’

	7.把名著放在枕边。名著读起来有些乏味,但经过几年的沉淀以后就会知道它的价值所在。经得起时光洗礼的书一定有流芳百世的价值。

	8.常带三本书同时阅读。以应对看腻了某本书的情况。

	9.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满书。

	10.去掉外封,让读书变得轻松

	11.杂志要边撕边读

	12.不能小看了有声文学。有声文学可以成为比较难的内容的‘软肋’。有时候针对某个领域,听演讲、看视频比读书更容易。所以有声图书也是种‘软肋’。

	13.准备一支你想珍藏的钢笔。心理学家指出,处于大脑构造的原因,简单作业的过程会带动起人们的热情,使其专心致志投入工作,这就是工作热情。晚上收拾好房间以后反而会变的精神饱满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14.名言要贴在显眼处

	15.读后感从摘抄开始。‘引用是魔杖’,引用文章不仅可以增加说服力,还更容易组织文章,会让下笔更流畅。

	16.用复印机让读书更方便。

	17.用‘独创版权页’记录书的履历。记录内容有:购买日期,阅读结束日期,标记结束日期,制作读书笔记日期。

	18.书与笔记交叉使用。既然有时候看了读书笔记会想再看看原书,那么自然有时候再看过原书后又会想看读书笔记。就这样,我们可以交叉使用书与笔记,让读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

	19.书架是读书生活的基地。

@@@ 这里有些我无法体会到,比如,1,2,9,19,11,14,19。我无法感受到这几点,所以我并不认为这几点是多么有效的。另外一些又觉得做起来确实有难度但又感觉很有用,包括,3,4,7,13,18。

@@@ 其余的我认为是需要的,包括5中的,对比较难懂的书应该由浅入深的方式,这样才不会打击到自信心。6的一字板堆放方式会很有成就感。12的有声图书确实降低了不少门槛,让更多有读书障碍的人慢慢养成读书的习惯包括我自己。15的引用文章可以带来大量的思考,增加文章的说服力。16的复印机确实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大大便捷了学习途径。17的有助于回忆自己所读过的书当时的情景。18的笔记与原书交叉阅读,会更加快更加深的帮助我们理解书中的内容。


第三遍读摘抄和评论的内容并筛选更精简内容并融合成文章

未开始

· 读书笔记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 版权申明

    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读书笔记(二)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Copyright attention

    Please don't reprint without authorize.

  • 微信公众号,文章同步推送,致力于分享一个资深程序员在北上广深拼搏中对世界的理解

    QQ交流群: 777859752 (高级程序书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