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探讨(四十二) 速学者的天堂
此文为《微精通》中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概括,它是一本教大家如何速学,如何高效率学习,如何快速掌握技巧的书,作者提倡博识、速学,抛开‘一万小时学习‘的旧观念,想尽办法用最快最高效最有效的策略去学习。
这章中作者指出,人类是学习型动物,我们一生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以保持大脑的基本功能正常运转。
===
其实大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和改善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它并不只是某个时期的运作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常说,现在行动并不晚的原因。
用大脑可塑性一流学者,迈克尔.莫山尼奇博士话说:
大脑塑造是一个物理过程。灰质实际上能变厚也能缩小,神经连接可得到锻炼并加强,也可被削弱或切断。
大脑上这些物理上的改变会体现在能力上的改变,如果我们学会了一个新舞步,就是在大脑上形成一个新的“连接”神经通路。而忘了某人的名字,则说明负责这部分的记忆连接退化或者断开了。因此‘用进废退’这个词语描述我们的大脑非常准确。
不过在现在发达的科技下,智能系统越来越多的环境下,我们甚至什么都不需要做,光靠电脑屏幕就能实现媒体的生活方式,这使我们在很多维度都无法得到锻炼,特别是多维度的感官,这使得我们开始经历一场小小的灾难,即无法更容易的受到各维度上的感知训练。
因此作者认为我们需要更多采用祖先狩猎采集式的自由博识的生活方式来增强我们自己的多维度感知力。
他举证神经学专家赫布律(Hebb’s law)在一项基础研究的发现:
某件事经历的越丰富,花样越多,对感官的刺激越大,这件事情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大脑里形成的连通性就越强。这其实就是增强记忆的比较好的方法,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更是抗衰老的有效手段。
如果有一天我们总是依靠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活着,就容易丧失定位,辨识方位的能力。相反如果我们用自由博识的方式,靠人脑的定位、辨识去旅行,即使使用导航也能让大脑得到锻炼,这样大脑就会充满活力。
下面的内容作者开始讲述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
1.锻炼记忆。
记忆方法有很多,作者推荐了记笔记的方式:持续做内容精确的笔记,并附上照片或图片,回忆起来就会容易得多,因为大部分需要回忆的内容都已呈现在眼前。
2.书本靠后,感官向前。
人们认为以文字为基础、书本为中心、再加评论的学习模式比其他方法的效率要更高,所以忽略了探寻和观察的作用。这是有巨大问题的,这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也是很多人最后自我怀疑的原因,即‘为什么,我这么努力而他却能轻轻松松超过我。’
作者举例如果在我们吃培根前听到它在锅里发出‘滋滋’声,那会使得我们觉得嚼起来更加美味。同样的,如果我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音乐,就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色彩,这叫色听联觉。因为我们人类大脑能够同时记录声觉、触觉、嗅觉、甚至痛觉,这些感官互相沟通、交融、激发,这些多维度的感官刺激能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大脑神经连接,从而让我们对某件事印象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
还有更快更好的学习方法
作者又举证迈克尔.莫山尼奇博士(就是最前面说大脑连接结构的那个)的话:
如果事物足够新奇,或者我们足够投入,学起来就会更快。
在这种状态下,刺激神经生长出来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会变得更加活跃,并建立更强、更深、更好的神经连接。
这里必须跳过一些内容与作者在后面的文章中提到的‘心流’联系在一起来说。
‘心流’概念由匈牙利心理学家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他为此写了本书《心流》正闲置在我的书柜上,其中心思想是:
在完全沉浸于活动中时,我们会进入一种意识不到时间的精神状态。我们专注力增强,感觉充满活力。
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的思维批判闸门关闭了,因而学得更快。
作者举例自己在不断尝试用钢笔或毛笔画出完美书法圆圈时,自己能轻松进入半冥想、全身关注的心流状态。在其他技能练习,或语言学习时经过10-15分钟的时间也同样可以轻松达到‘心流’状态。
为了促进心流状态的实现,作者对心流状态练习了很多次,提出了练习心流几个状态的心得:
他用数字标识心流状态,0-无聊,1-放松,2-可控,3-心流,4-兴奋,5-焦虑。用挑战的方式去练习心流体验,首先选出一个有能力攻克的挑战项目,如果这个项目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一点点,你会发现自己变得很兴奋,如果超出了你能力范围很多,则会变得很焦虑。反之如果挑战完全处于掌控中,则会觉得感到无聊。
我们为了达到‘3-心流状态’,在练习时,如果觉得这个目标稀松平常,那就加大难度,如果觉得紧张不安,那就降低难度,放慢脚步逐步提高技能熟练度。如果到达并实现了‘3-心流’,那就太棒了,它能让人欣喜若狂,时间仿佛停止在那里,不知不觉4、5个小时就过去了,学习效率就在这段时间里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学习策略的偏见
这里谈到了偏见,他说,大脑的可塑性是可以延伸到我们的学习方式上的,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的学习。
其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表扬与责备、鼓励与打击的模式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偏见,即好像某种学习策略会好于另一种。但事实上这种默认的标准未必对你有效。
作者举例自己曾经也是偏见学习者中的一位,曾自认为自己是‘实践学习者’,所以买了台新相机后把一本厚1英尺的使用手册丢在一边,看都不看一眼就去摆弄相机。几个月后自己意识到他依然只了解到相机功能的一点点皮毛,于是只好坐下来仔细查看使用手册,并测试相应功能,以后的日子里每次按下按钮或试过新功能后,都会回查使用手册,在手册中努力学习每个相机的功能。
读者能否感知到,其实多种学习策略的储备会增强思维流畅性,使得我们能自由转换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视角,从而看到问题和事物的不同方面,即便它们是相互对立的,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眼界也加快了学习的速度也加深了知识的深度。
最后我想提一下作者对增强自信心的看法。
他认为‘微精通’(即博识与速学)能帮助你一步步树立信心,不仅让你拥有丰富的技能,更能储备多种学习策略,使得学习效率更高。其中自信心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引用科幻作者 A.E.van Vogt 的话说,“自信是一种简单的能力,是被问到时候能清晰响亮地说出自己名字的能力,是向人温暖致意的能力,是及时向他人表示热烈祝贺的能力。”
换句话说,意思是,忘掉内心的感觉,专心表现就行。
其实自信就是看你愿不愿意确立目标,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目标需要做的事情上。如果我们缺乏自信,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不具备足够的能力,这时我们需要做就是回顾下自己的目标,并且行动起来,投入更多的努力。
作者说大多数人都没有滔滔不绝自信满满交流或演说的能力,但经过努力克服内心的胆怯后也能达到这种程度。一些极端的例子比如口吃者经过不断投入更多的努力最终成为天才演说家,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
因此缺乏自信往往意味着我们只是不去尝试,不去尝试的投入更多的努力,最后导致失败的原因往往是根本没有尝试过,出师未捷身先死。
书本的内容太多,暂时写到这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Thanks for your reading
版权申明
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Copyright attention
Please don't reprint without authorize.
微信公众号,文章同步推送,致力于分享一个资深程序员在北上广深拼搏中对世界的理解
QQ交流群: 777859752 (高级程序书友会)